终端客户会用我们的产品吗?
我的产品最终是什么样的客户在使用?这个是我用来考量订单最终是否能达成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“好奇心”签了这个单
当我回复他的报价时,他却没了消息,当我给他打电话时,他却叫我们不要打电话过去,所以真有点不知所措。为什么说是好奇心签了这个单呢?其实原因很简单。
积少成多,集腋成裘
我会利用数据罗盘的“买家询盘”看看买家近期的动态,又或者看看询盘详情页面的“买家行为分析”。有时候数据性的东西虽然不能作为完全的依据,但是能为我的回复做一些参考。外贸公司也有外贸公司的优势,就看你会不会与客户沟通了。
做外贸的你不关注细节?哪行啊!
饮水机类产品,和人直接相关,所以买家肯定是非常关注产品质量的,尤其是欧美买家,要求更为严格;而且不同地区的买家需求不同,产品参数上也会千差万别,每一步都是细节,都需要我们非常关注。
只要下样单,买家就能返单,你信吗?
如果涉及OEM环节的话,花费的时间就会长一些,一般第一次买家都会先下个样单,毕竟DV类产品还是要真实地感受一下拍摄效果。只要买家下样单了,返单就只是时间的问题。
有舍才有得,不舍不能得
客户问我们如何解决,我们没有提出我们的建议,让客户提出他们的想法,也便于我们辨别这个客户是真正的想做生意,还是借机敲诈?
投入精力,仔细打理,庄稼才会有好收成
通过几个月的使用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平时使用要投入时间和精力,仔细打理才行,不然就像种田可能荒草丛生,庄稼很难有好收成。仔细的研究每一个询盘再去报价。
“质量”与“价格”的辩证法
一味注重价格求的是“眼前利益”,注重质量求的是“长远利益”,而我们便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点——我们讲求“性价比”,做同等价格中质量最好的产品!
尼日利亚市场,你抢先了吗?
国家总理都去非洲了,非洲这块蛋糕,你下手了吗?
收到自己不熟悉市场的买家询盘该怎么处理?
第一次接收来自斯洛文尼亚的询盘,不甚了解这个国家,所以我细细的在网络上查询了当地的文化及经济,发现斯洛文尼亚在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当中人均GDP名列第一。
小客户也要有大情怀
小客户是不是注定要与大买家say goodbye? 答案是否定的。优秀的小企业只要有大公司的雄心,把细节做到极致,自然水到渠成。
90%的研讨时间促成了订单
这两个月的时间,90%是用来与工程师、客户进行图纸的研讨,从最开始的材质、工艺到产品尺寸、公差,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考量。为了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,仅是修改模具这一环节,就进行了两周。
价格战已经OUT!买家看中的是品质!
我打电话给买家,没有一味强调我们的价格优势,而是如实告诉买家我们不能按照他要求的尺寸制作,将我们自己的设计图纸交给买家,并且从专业角度告诉他并不影响使用……第二天一早就收到了买家发来的PO。
改变,要从自己开始!
联系过程中发现买家发送邮件都抄送给不同的人,另外支付样品费用的时候也是有不同专业的人来联系自己的,对方应该是一个制度健全的大公司。内心就更加坚定认为买家是优质资源,第一次的合作必须要付出多于同行的努力才有可能打动买家。
互相信任创造双赢
买家拖延了近20天也没有把预付款打给我们,之前听说的很多外贸骗局倏地出现在我脑海中,让我不禁担心会不会这次也遇到了不真实买家。但冷静下来,仔细分析后,这个买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。
2小时搞定丹麦订单
电子商务缩短了我们与客户的距离,也缩短了成单的时间,2小时成交一个订单,这不是一个传说!
循序渐进,慎重回复,高价也能拿到印度订单
传说中,印度市场是外贸人的噩梦,离谱的砍价让很多老业务员无所适从,但事实真是如此吗?
物有所值,依然有利可图
客户真正在乎的是“物有所值”,同时交易过程中的附加值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重要。
每天坚持100封开发信,给我带来挖掘客户的甜头
如何能在询盘数量上寻得突破,相信这也是混迹在B2B平台上的外贸人都想嗑下的一个难题。现在我每天坚持发100封,这个工作看起来很繁琐无味,但是为了探一探,究竟开发信有没有用,能不能奏效,我还是坚持了一个多月,果然询盘量上升了。
让买家把大拇指竖起来!
买家给我们发来了邮件,邮件中买家对于我们的产品十分的肯定,并附上了一张照片,照片中我们的产品已经安装上使用,买家向我竖起了大拇指!
81/149 页